强班子 找路子 摘帽子 ——记舞阳县姜店乡郎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孙艳芬 -快3大小单双平台


 

强班子 找路子 摘帽子 ——记舞阳县姜店乡郎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孙艳芬

发布时间:2020-09-02 16:24:23


“孙书记,俺家的柿子熟了,给你拿几个,你一定要尝尝啊。”

“孙书记,俺这豆角可嫩了,给你摘一把。”

……

在舞阳县姜店乡郎庄村的大街小巷,村民们只要看见孙艳芬都会笑着打招呼、拉家常。孙艳芬是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副庭长,2015年9月,她被派往舞阳县姜店乡郎庄村任第一书记。

姜店乡是孙艳芬的家乡,郎庄村的村情孙艳芬早已了然于心:省级贫困村,171户6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33人;没有村室,道路不通,雨天泥泞不堪,环境脏乱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下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成了摆在孙艳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是一名法官,断案我在行。可带领父老乡亲奔小康,我还真有点不知道如何下手,生怕辜负了单位领导和父老乡亲的期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入村后,通过调研,孙艳芬很快找到了脱贫攻坚的切入点: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针对郎庄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孙艳芬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利用远程教育和党员微信群组织干部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完善村规民约等,将村“两委”建成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

要想脱贫,把路修通是第一要务。


孙艳芬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入户走访、联系群众、测量清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牢做实,力求基础扎实、后续跟进及时。经过多方努力,村里主路、户户通、生产路改造完毕。接下来,孙艳芬开始忙着建村室卫生室、建文化广场、修电通水。孙艳芬积极争取单位支持,购置电视、电脑等,还建起了“爱心超市”。

孙艳芬说:“扶贫工作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容易,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仅仅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巧干、实干。只有群众满意,我们才算交出了合格的扶贫答卷。”经过不懈的努力,孙艳芬解决了郎庄村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等一系列民生难题。虽然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基础民生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解决,但是孙艳芬深知“外部输血”和“自身造血”的区别。经过与村“两委”班子多次商讨,孙艳芬决定帮助村里建立一个郎氏果蔬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加强郎庄村的“自我造血”能力。

说干就干!孙艳芬多次调查走访,多方征求意见,并到山东、浙江等地实地考察种植品种。2016年,郎氏果蔬合作社正式成立。为了帮助合作社找到产品销售渠道,孙艳芬做起了“网红”第一书记,代言合作社农副产品,派出单位也帮忙把郎氏果蔬合作社农副产品直通车“开进了”漯河的大小超市。“我当‘网红’可早了!我在网上代言为村里合作社农副产品找销路时,还没有‘网红’这个说法呢。”合作社丰富的农产品成功带动了村里6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每年可分红数千元。

孙艳芬第一书记工作在2017年就结束了,但村民们自发按手印、写请愿书请她留下。于是,孙艳芬主动找组织申请留任,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强班子、找路子、摘帽子……孙艳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驻村工作写下了精彩的一笔,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责任编辑:武迪    


 

 

网站地图